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增强师生防诈反诈意识,近日,社会审计学院发起 “青春无诈,从我做起” 反诈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化身“学生反诈宣传员”,通过张贴发诈标识、分发宣传材料、现场讲解等多样形式,将反诈知识送到师生身边,用实际行动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让防诈意识深入人心。
校园本应是求知净土,却成为诈骗分子觊觎的目标。诈骗分子正是紧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量身打造各类骗局。此前,学校多个QQ群就出现伪装成在校学生的诈骗分子,他们通过发送标注“助学金申请”的虚假文件,诱导同学们点击内置的恶意链接进行盗号,进而冒用被盗账号向好友借钱、索要验证码实施二次诈骗,不少同学险些中招。由此可见,反诈工作更需要发动全员参与、实施精准发力,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压缩诈骗空间,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此次宣传活动将宣传阵地延伸到校园生活的各个关键场景,让反诈宣传触手可及。在教学楼中,志愿者们将设计新颖、要点清晰的反诈标识精准张贴在每间教室的课桌桌面等醒目位置,把教室打造成反诈“微阵地”。志愿者们通过逐间张贴的方式,以便同学们在课前等候、课后整理的碎片化时间里,抬眼就能学到实用的防诈小贴士。活动现场,不少路过的同学特意驻足,用手机拍下标识内容,打算转发到班级群里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相互提醒。


除了静态的“微阵地”建设,在宿舍楼下、食堂门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志愿者们更化身“移动反诈课堂”,开展起生动的互动式宣传。在宿舍区,他们逐栋上门分发定制的反诈材料,材料中不仅系统梳理了校园高发诈骗类型,还结合实际案例教大家如何排查诈骗疑点;在食堂门口,面对同学们的各类提问,志愿者们结合“兼职刷单”“考研保过”等典型诈骗场景,耐心还原骗局过程,手把手指导同学掌握反诈防护技巧,提升同学们的反诈安全意识。



这场宣传活动,对参与其中的志愿者而言,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体验。
张家鑫:“在宿舍楼下给学长学姐分发资料时,有同学说之前差点就交了兼职‘保证金’,听完我的讲解后彻底打消了念头。看到自己的宣传能帮到别人,这种责任感让我充满动力。”

倪英楠:“同学问的问题都特别现实,比如怎么分辨官方助学金通知、兼职要交培训费是不是骗局。这让我明白‘人人都是宣传员’不是口号,多一份主动讲解,就能多帮一位同学避开陷阱。”

崔立磊:“张贴标识时我总想起审计工作的细致严谨,反诈和审计其实很像,都需要擦亮眼睛防患未然。现在我已经从‘被动学反诈’变成了‘主动传反诈’。”

想要远离诈骗,核心在于牢记 “三不原则” 与 “核实准则”: 不轻信:非官方 “助学金”“补贴” 文件、“高回报零门槛” 兼职、“保过包过” 辅导广告,一律警惕; 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外泄,不点陌生链接、不装非官方 APP; 不转账:要求先交 “保证金”“培训费” 的情况,坚决拒绝,不抱侥幸心理; 多核实:通过辅导员、学校官网等正规渠道确认信息,任何疑问可拨打珠江路派出所电话025-58882292咨询。
在此,社会审计学院向包括社会审计学院、中审学院在内的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以此次反诈宣传活动为契机,从读懂每一张反诈标识开始,从拒绝每一次可疑诱惑做起,主动学习反诈知识,积极传播防诈技巧,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反诈行动。让我们用审计人的严谨态度甄别各类风险,用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守护校园安全,让“无诈校园”的阳光照亮每一段求学之路,让青春在平安守护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