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审计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项目申报的预通知

发布者:社会审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740

学院教职工、各班级同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为培育孵化、更好地打磨学院精品社会实践品牌项目,现根据往年相关要求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各团队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图片




一、活动时间 

2025年5月22日至25日,学院发布报名预通知;

2025年6月初,校团委发布正式通知并完成正式申报;

2025年6月中下旬,校团委发布正式立项通知;

2025年7月至8月,各实践团奔赴各地开展项目活动。



二、活动对象 

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三、建议方向 

根据往年重点推荐以下实践方向,鼓励各实践团队围绕相关方向准备申报材料及活动方案。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 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场馆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 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研学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 乡村振兴促进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 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6. 审计廉洁文化教育研讨团。将“审计·廉洁”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相结合,通过廉洁教育基地实景教学、实地走访、交流讨论、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学习新时代廉洁文化和审计精神,弘扬审计文化,建设廉洁南审,培养经济安全卫士,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7. 科技创新应用探索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视角体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科技创新发展。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设立智能制造、低碳环保、大数据处理等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的创新性项目,通过访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形式掌握数据、深入调研,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孵化器和培育基地,为“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赋能。

8. 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其他地区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其他地区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主题实践,组织民族地区学生到其他地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申报要求 

1. 从社会审计学院申报的项目,第一负责人需为社会审计学院学生,且学院学生人数需占团队总人数的30%。每支团队指导老师或者带队老师原则上需为学院教职工。

2. 院级以上实践团队学生人数建议控制在5-12人,团队至少需要1名专业指导老师;拟申报省级立项团队的学生人数可适当放宽、必须至少有1名指导老师或带队老师负责随队指导开展活动、团队实践时间不得少于7天。

3. 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作为队员参与其他团队项目,团队(项目)成员至多同时参与两个项目。

4. 鼓励本科生、研究生共同组队,以专业指导老师为纽带、以研究生实习单位为实践单位(或之一)进行申报,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实习实践资源。

5. 鼓励实践项目以专业课题或学科竞赛为导向,依托指导老师课题、大创、研创等已立项课题,依托已获奖或参赛中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竞赛选题,且项目与相关来源需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性。

6. 本次立项拟分为校级重点推荐立项、校级立项、院级立项、班级团队四档。




五、材料提交与名额分配 

以正式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