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中悟初心: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上午九点,小组成员首站抵达瞿秋白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展厅内,成员们凝视珍贵的手稿、照片与实物,聆听讲解员讲述这位“书生革命家”的一生。从常州青果巷的江南少年,到莫斯科追寻真理的共产党员;从《国际歌》的首次中文译者,到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令同学们动容。“他不仅是理论家,更是用生命践行信仰的行动者。”组长李同学在留言簿上写道。 分头行动探精神:行走与对话中的生动课堂 上午10时,小组兵分两路展开实践。第一分队沿青果巷石板路步行至瞿秋白出生地“天香楼”旧址,沿途采访市民。“他是常州骄傲,是敢说真话的文人”“《多余的话》让我看到革命者的坦荡”……路人的回答让成员们感受到秋白精神在民间的鲜活传承。
另一分队则走进红梅公园“江南第一燕”诗碑前。瞿秋白以“我是江南第一燕”自喻,抒发热血报国之志。同学们齐声朗诵诗句,结合当代青年使命展开讨论。“秋白先生对理想的执着启示我们,青年当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要。”
青春对话跨越百年:秋白精神的当代回响
最后两组汇合于“秋白读书处”主题长廊,观看纪录片了解学习瞿秋白与青年学生的对话。穿越时空的演绎引发深思:在和平年代,青年如何传承“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秋白精神?成员们提出“扎根基层调研”“用专业服务社会”等实践方案,并计划将此次学习成果制作成微纪录片,带动更多同龄人参与红色文化传播。
“这次活动让我们触摸到有温度的党史。”同学们讨论时说道。“瞿秋白‘永葆青春锐气’的嘱托,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神底色。”夕阳西下,实践小组在瞿秋白塑像前献上白菊,誓言以青春践行信仰,让“江南第一燕”的精神永远翱翔于祖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