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我院“丹心筑梦”青年队探访红色基地,赓续精神血脉,在南京读懂使命与担当

发布者:社会审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8-19浏览次数:61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作为承载民族记忆的城市,红色印记格外厚重。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丹心筑梦”青年队于2025年7月2日至7月8日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成员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南京核心红色场馆,在历史现场触摸精神密码,让青春在红色传承中锚定方向。



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触摸苦难,读懂“铭记”的分量


7月3日上午,“丹心筑梦”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内庄严肃穆的氛围让行进的脚步不自觉放缓。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首先驻足于“哭墙”前,仔细辨认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听着每一个名字背后曾经鲜活的生命故事,深切感受侵略者暴行留下的伤痛印记。随后,队员们来到万人坑遗址,透过玻璃展柜凝视层层叠叠的白骨,讲解员介绍着这些遗骸的考古发现过程与历史背景,将教科书里的文字转化为直击心灵的具象认知。实践中,队员们不时记录所见所感,在互动问答环节向讲解员请教历史细节,深刻体会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非抽象口号,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责任担当,警醒着对历史保持清醒认知才能守护易碎的和平。


二、雨花台烈士陵园:仰望丰碑,汲取“信仰”的力量




7月5日清晨,“丹心筑梦”实践团的队员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间仰望巍峨矗立的烈士纪念碑,集体静默缅怀后,有序进入纪念馆参观。队员们在恽代英狱中手稿展柜前久久伫立,认真研读那穿越近百年时光依然滚烫的铿锵字句;在邓中夏的生平展区,通过影像资料与实物陈列,了解其视死如归的革命历程。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细致观察先烈们带着补丁的衣物、磨得发亮的钢笔、泛黄发脆的纸张,听讲解员讲述这些物品背后坚守信仰的故事,并不时相互交流感受。通过这场沉浸式实践,实践团的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先烈们在至暗时刻点燃自己照亮民族解放之路的担当,恰是审计工作中面对风险挑战时,所需要的坚守原则的定力与捍卫公平的勇气。


三、从梅园新村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叩问初心,明确“担当”的方向




7月7日,“丹心筑梦”青年队开启多场馆联动实践,先来到梅园新村,在简朴的居所内,队员们通过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感受先辈在复杂局势中的运筹帷幄,仔细研读展柜中保存的电报底稿与会议记录,体会隐蔽战线工作的艰难与智慧。午后,队员们转至渡江胜利纪念馆,在承载“人民力量”的木船门板前,听讲解员讲述军民合力渡江的感人故事,通过互动沙盘了解战役部署细节。次日,队员们前往老山基地,参与国防安全模拟体验,在仿真场景中体验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路实践,实践团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历史,让心灵与先辈对话。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让队员们明白:知道从何而来,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南京审计大学的学子们,肩负“经济卫士”的使命,新时代征程上,当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力量,锤炼专业本领,赓续先烈忠诚奉献的精神,将其化作服务国家、推动进步的实际行动,以专业能力护航经济发展,用数据和事实守护公平正义,这便是审计青年对时代使命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