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创新基地班)在吸收社会审计学院国际化项目和产业学院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新文科背景,嵌入大智移云现代信息技术,旨在培养精通审计学及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底层逻辑的智慧型、复合型、科研型拔尖创新审计人才。
信息化、专业化、研究导向
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
依托学校经济、管理科学的学科优势,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夯实数学分析、统计和计算机功底。增设信息技术与专业相融合的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的有机结合。吸收ACCA、CMA优质课程,强化审计专业理论基础。开设审计、财务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类课程,以及审计、财务学科理论前沿课程,并将部分研究生课程内置于项目,培养学术科研能力,开拓科研思维。
学术导师辅导制度
除了班导师,同时为每位同学配备学术导师,就如何选题,论文写作思路等进行全程指导,并解答学生遇到的学术困惑。
实务专家进课堂
依托产业学院已有建设成果,邀请与我院长期合作的事务所,就实践最新发展动态与面临困境进行定期讲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数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开设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开设了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Python在审计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审计专业理论课程
开设会计学基础、财务成本管理、审计学、经济法概论、税法、ACCA课程SBL(Strategic Business Leader)、CMA课程高级管理会计,使学生扎实掌握注册会计师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
信息技术与专业融合课程
开设智能审计理论与方法、财务共享理论与案例、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深度学习应用开发、区块链与创新思维、EXCEL高级数据分析等课程,在实验课中增设财务共享实训、智能审计实训。提升学生数字分析能力、平台驾驭能力,熟悉数据分析逻辑、计算机编程逻辑和战略思维,能有效实施大数据环境下的智能审计决策和风险控制。
研究创新类课程
开设审计学术前沿、审计理论专题、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案例分析方法等课程,将部分研究生阶段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如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管理研究方法等,增强学生专业理论功底,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升学、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所在CPA审计系拥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4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示范团队1个、名师2人;江苏省重点教材1本、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培育教材1本。先后有3名教师参与了联合国审计,为国家赢得了广泛赞誉。学院从知名国际会计师公会、国内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及知名校友中聘请了一批校外导师,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团队。
项目依托的专业为审计学专业,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可获得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以及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荣誉学士(Honor’s Degree)证书。
审计学(创新基地班)2025届首届本科生毕业,就业情况喜人,截至目前,考研升学率超过41%,稳居全校前列,多人被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数名同学被普华永道、中汇、苏亚金诚等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录用,以及被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烟草行业等世界500强或国内知名企业录用。
王艺,2025届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毕业生,考取厦门大学审计专硕。绩点专业前5%,曾担任泽园青协宣传服务部干事,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求真敏学先进个人等荣誉。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曾获第十三届”正大杯”国家三等奖;担任大创校级项目负责人并成功结项;暑期于审计局实习并作为优秀实践学生代表发言;参与“三下乡”暑期团队实践并获得优秀实践团队。
刘心瑶,2025届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硕。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天健奖学金等荣誉,担任班级班长。
施懿,2025届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毕业生,现已录取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业与创新硕士。中共党员,曾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润园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曾获第六届“福斯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精创教育杯”流通业经营模拟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12项国家级奖项;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江苏省赛一等奖、2023年南京马拉松优秀志愿者、2024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三届校长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润园书院十佳优秀志愿者等 60余项省、市、校、院级奖项。
赵玉正,2025届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毕业生,考取浙江大学数字经济专硕。曾任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团委办公室副部长,本科期间曾获校综合二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方面,曾获“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江苏省赛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二等奖;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优秀团队。
李佩珩,2025届审计学(创新基地班)毕业生,考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专硕。曾获得校级综合奖学金三等奖,三创赛省级一等奖,担任校团委学生审计委员会副主席。
学术导师辅导制度
暑期夏令营
定期学术讲座与研讨会
审计学(创新基地班)专业介绍与答疑
Q
问:审计学(创新基地班)项目属于什么专业?具体学习哪些内容?
A
答:审计学(创新基地班)项目归属社会审计学院管理,依托的专业为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专业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劳动与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毕业环节)三大板块9个模块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概论、Python在审计中的应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智能审计理论与方法、财务共享理论与案例等相关科目。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增设了研究类课程,将部分研究生阶段的方法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如审计学术前沿、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案例分析方法、财务会计理论专题、审计理论专题、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
通过专业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广度,增强学生经济管理基础。主要开设财政与金融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舞弊审计、绩效审计等审计监督类课程;税收筹划、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等咨询服务类课程;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管理、金融工程、资本市场法律与监管规则等经管类课程。
Q
问:如何进入审计学(创新基地班)项目,学费是多少?
A
答:本项目面向全校新生进行选拔,具体选拔时间和办法请关注学校特色办学项目、精英人才班选拔通知。项目学生除需缴纳高考录取专业的正常学费外,还需另外缴纳本项目的特色培养费用6000元/学年。
Q
问:审计学(创新基地班)学生的毕业去向如何?
A
答: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具备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专业水平,亦可胜任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从事大数据审计、管理咨询等增值服务。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培养目标:
1.成为具有较高职业操守,具备开展大数据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
2.成为能够解决数字化财务工作中的复杂问题,能提供管理咨询等增值服务的智能财务专家;
3.成为社会审计领域的科研骨干或学术后备人才。
Q
问:审计学(创新基地班)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怎样的?
A
答:项目依托的专业为审计学专业,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可获得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以及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荣誉学士证书。
咨询电话:025-58313982;
025-58313992 (联系人:苏老师)
欢迎大家报考审计学(创新基地班)!